|
马上注册,看大图,享用更多功能,轻松玩转社区。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注册
x
沉思的人有谁不想自杀。
------- 一休禅师(日本)
(1)
我认为,每个人的出生其意义没有多大区别(不论是生在高级产房还是牛棚马圈,婴儿本身都是一张张平等、洁净的“白纸”);而死亡则附属着千差万别的境况与含义。最令人们感兴趣的死亡是非正常的死亡――他杀(包括天杀)和自杀。
可以肯定地说,这世界上大多数人都不想平庸地活一生,而事实上绝大多数的人活得又的确很平庸。应该谅解我们这些庸人由此产生的烦躁与愤怒;平庸的生命中又有绝大多数连死亡也依旧那么平庸,没有任何“意义”与“情节”,不能引起任何人的兴趣。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无奈与悲哀。
某些不甘平庸的人会想尽一切方法制造故事,其中最具有震撼力的就是制造“死亡”--杀人与自杀。而自杀才是最具有挑战性的——
杀人容易,杀自己难!
(2)
富有戏剧性的是,一些“自觉”选择自杀的人,多半生活得并不平庸,甚至很“辉煌”,他们当中以艺术家、思想家居多。似乎是没有任何理由,一些人平静地选择了死亡。
梵高走了,海明威走了,介川走了,海子走了……都是许多年前的事,在我的脑海里却好像昨天刚刚发生的那样。我一直固执地认为:他们一定是--
看到了我们的未曾见;想到了我们的未曾想!
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川端康成曾说:不管多么厌离现世,自杀均非悟觉的形象;无论德行多高,自杀者都距离大圣之境甚远。然而,川端康成到后来还是自杀了,没有任何遗言。给世人留下无穷的遐思。也许川端康成自杀“本身”正是他一生中最后的“杰作”,正如他所说的那样--
无言的死,就是无限的话。
(3)
真正的衰老和死亡,是从惧怕死亡和拒绝自杀开始的。视生命为草芥的年龄往往是生命力最旺盛的岁月。孟德斯鸠临死时说:“帝力之大,如吾力之为微。”这大概正如古人所谓的“畏天命”吧?悲观主义者叔本华认为,生活不过是为盲目意志所支配,其实并没有什么意义。他宣扬自杀,认为这是对自然的一种挑战------你强制我求生,我偏求死。但这种自杀,似乎显得有点可笑,像是小孩子和老天爷逗气。我想,“文人”自杀的原因,大概或是由于灵魂的大苦或是由于思想的大悟,或是兼而有之。
(4)
现代的艺术家和作家自杀和发疯的似乎越来越少了,波斯特说:“原因是他们都变得很现实,不再像19世纪或20世纪上半叶的同行们那样为理想而奋斗,因此就少了很多苦闷和烦恼。”
在独具“中国特色”的文化土壤里,天才的疯子或疯狂的天才更是越来越少,养尊处优、道貌岸然的所谓“御用文人”以及“二奶”式的“枪手文人”们盛行于世,他们普遍的病不是因求索与斗争而带来的灵魂的孤独与疯狂,而是由于美食与淫乱造成的肉体的肥胖与虚脱。 |
|